牛顿法

简介

在凸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中有很多具体可行的优化方法,例如梯度下降法、牛顿法、交替方向乘子法(ADMM)等。这篇文章会对求解一般无约束问题的牛顿法做个简单粗略的介绍,让我们明白它的基本原理,知道如何使用它。复杂的证明和讨论不在文中涉及,毕竟不是数学专业,学的不深。

牛顿法原理分析

首先我们从最简单的一维情况开始。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现有的参考点附近对$f(x)$做二阶泰勒展开,然后找到一个极小点作为下一个估计值。假设$x_k$是当前的参考点,$x_{k+1}$是待求的下一个估计值,优化目标函数是$f(x)$。那么$f(x)$在$x_k$附近的二阶泰勒展开是$\varphi(x) = f(x_k) + f’(x_k)(x-x_k) + \frac{1}{2}f’’(x_k)(x-x_k)^2$,求$\varphi’(x)=0$的解即为下一个估计值$x_{k+1}$。
$$f’’(x-x_k)+f’(x_k)=0$$推出$x_{k+1} = x_k-\frac{f’(x_k)}{f’’(x_k)}$。

将上述一维情况推广到矩阵形式。我们的表达式会变为$$\varphi(\mathbf{x})=f(\mathbf{x_k})+\nabla f(\mathbf{x_k})^{T}(\mathbf{x}-\mathbf{x_k})+\frac{1}{2}(\mathbf{x}-\mathbf{x_k})^{T}\nabla^2 f(\mathbf{x_k})(\mathbf{x}-\mathbf{x_k}),$$其中$\nabla^2 f(\mathbf{x_k})$为Hessian矩阵,是Hermitte的。在这里应注意一点,$f(\mathbf{x_k})$是关于向量$\mathbf{x_k}$的函数,但是函数值是实数。所以要注意改写为泰勒展开式的形式。令$\varphi(\mathbf{x})=0$,得到$$\nabla f(\mathbf{x_k})+\nabla^2 f(\mathbf{x_k})(\mathbf{x}-\mathbf{x_k})=0,$$这里要注意矩阵求导的计算,其中$\frac{1}{2}(\mathbf{x}-\mathbf{x_k})^{T}\nabla^2 f(\mathbf{x_k})(\mathbf{x}-\mathbf{x_k})$求导得到$$\frac{1}{2}[\nabla^2 f(\mathbf{x_k})(\mathbf{x}-\mathbf{x_k})+[\nabla^2 f(\mathbf{x_k})]^{H}(\mathbf{x}-\mathbf{x_k})],$$根据$\nabla^2 f(\mathbf{x_k})$为Hessian矩阵化简得到上述求导结果。最后求解得$\mathbf{x_{k+1}}=\mathbf{x_k}- \mathbf{H_k}^{-1}\nabla f(\mathbf{x_k})$。可以发现矩阵形式和一维情况很类似。当然,上述推导过程很重要的一点是优化函数在参考点的二阶导数或者Hessian矩阵存在。

阻尼牛顿法简介

原始牛顿法由于迭代公式中没有步长因子,因此是定步长迭代。对于非二次型目标函数,有时会出现函数值上升,即$f(x_{k+1})>f(x_k)$的情况。这说明原始牛顿法不能保证函数值稳定地下降。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迭代点列${x_k}$发散而导致计算失败。阻尼牛顿法每次迭代方向仍采用$d_k=-\mathbf{H_k}^{-1}\nabla f(\mathbf{x_k})$,但是每次迭代需要沿着此方向作一维搜索以寻求最优的步长因子$\lambda_k$,用优化公式表示是$$\lambda_k=argmin_{\lambda\in R}f(x+\lambda d_k)。$$阻尼牛顿法实质是对步长进行了优化,当然除此之外,还有其他的优化方案。

牛顿法的进一步修正

上述牛顿法作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前提就是二阶导数或者Hessian矩阵存在,其中还要强调一点的是要保证Hessian矩阵正定。若Hessian矩阵奇异,那么不能确定后继点,简单理解就是对应一维情况时二阶泰勒展开的二次项系数为0,此时函数的泰勒展开是条直线,无法确定后继点。若Hessian矩阵非奇异,也未必正定,牛顿方向可能不是下降方向,简单说是二阶泰勒展开的二次项系数可能为负数,这样在选取后继点时,算法可能会失效。

为了解决Hessian矩阵非正定的情况,是修正$\nabla^2 f(\mathbf{x_k})$,构造出一个对称正定矩阵$\mathbf{G_k}$,从而得到$d_k=-\mathbf{G_k}^{-1}\nabla f(\mathbf{x_k})$,再沿此方向作一维搜索。构造矩阵$\mathbf{G_k}$的方法是令
$$\mathbf{G_k}=\nabla^2 f(\mathbf{x_k})+\epsilon_k \mathbf{I}$$。此时,若$\alpha_k$是$\nabla^2 f(\mathbf{x_k})$的特征值,那么$\mathbf{G_k}$的特征值是$\alpha_k + \epsilon_k$,原因可以结合对称矩阵是可相似对角化的去理解。因此,只要$\epsilon_k$足够大,就能保证$\mathbf{G_k}$的正定性。

其中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当$\mathbf{x_k}$为鞍点时,有
$$\nabla f(\mathbf{x_k}) = 0, \nabla^2 f(\mathbf{x_k}) \text{不定}$$因此原来的搜索方向不能使用,此时的$d_k$应选取负曲率方向,即$d_k^{T} \nabla^2 f(\mathbf{x_k}) d_k < 0$。这里涉及到负曲率方向的定义,在张贤达的《矩阵分析与应用》中说到,当矩阵$\mathbf{H}$是非线性函数$f(x)$的Hessian矩阵时,称满足$\mathbf{p^{H}Hp} > 0$ 的向量$\mathbf{p}$为函数$f$的正曲率方向,满足$\mathbf{p^{H}Hp} < 0$ 的向量$\mathbf{p}$为函数$f$的负曲率方向。标量$\mathbf{p}^{H}\mathbf{Hp}$称为函数$f$沿着方向$\mathbf{p}$的曲率。沿着负曲率方向进行一维搜索必能使目标函数值下降。

思考

牛顿法的迭代收敛速度很快,这里就要和传统的梯度下降法进行比较一下,梯度下降法只是利用了优化函数的一阶导数,相当于利用了速度的概念,而牛顿法利用了二阶导数,也就是梯度的梯度,相当于考虑了加速度的信息,所以收敛速度更快。更通俗的理解是如果我们的泰勒级数足够多,那么求其倒数为0,只需一步就可以直接求出最优解,当然这是极端情况,例如二次函数。但是,牛顿法涉及到求解Hessian矩阵,所以计算量、存储量很大,此篇博客参考了《最优化理论与算法》陈宝林老师的著作。若有错误,欢迎讨论。该博客欢迎分享,转载,但请声明出处,严禁抄袭,仅用于学习。

坚持原创技术分享,您的money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